1956年,陈梦熊先生带队先后在大柴旦和冷湖地区开展水文地质普查试点工作,拉开了全国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的序幕。
在完成1:20万水文地质普查任务的同时,在阿尔金山山前倾斜平原戈壁带前缘找到了淡地下水供水水源,解决了冷湖石油基地生活饮用水源。发表了中国第一篇区域水文地质文章《柴达木盆地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973年7月,在我国组建水文地质普查部队时,陈梦熊先生对部队的组织编制、规划部署、人员培训付出了艰巨的劳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陈梦熊先生负责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的技术指导工作,形成了很多具有学术性的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了《我国水文地质科学现况与今后发展方向》、《地貌调查及地貌图的编制方法》等学术论文。负责主编了第一幅1:300万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和第一本区域水文地质专著《中国区域水文地质概论》。此次普查工作推动了区域水文地质的研究,成为我国区域水文地质学的开创时期。不仅标志着中国水文地质学的建立和发展,他也被誉为我国水文地质学的奠基人。
1975年出版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和1979年出版的《1:20万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与图例》对推动区域水文地质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梦熊先生组织编制出版了第一幅1:300万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
陈梦熊先生组织编制出版了“1:100万黄淮海平原及松辽平原的水文地质图系”,开创了新的编图方法,建立了“图系”的典型模式。
制定了一套具有我国特色,又符合国际统一规定的《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与图例》,在全国得到了普遍应用,编制出版了大量图幅、图系、图集。
总结编图经验,发表了《我国水文地质编图工作的发展与成就》与《我国岩溶地区水文地质图编图经验》,等等。
陈梦熊先生完成的《最新<水文地质图国际图例>评介》、陈梦熊先生与焦淑琴女士共同完成的《亚太地区各国水文地质图评价》论文,受到国际同行好评,以至争取到由中国负责编制《亚洲水文地质图》项目。1996年,《亚洲水文地质图》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展出,受到国内外一致赞誉。
20世纪80年代先后2次(1983年、1989年)代表中国参加印尼万隆和德国汉诺威全球性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会上展示了中国大量的图幅、图集,介绍了中国水文地质编图的发展与成就,受到国际水文地质学界的一致好评。
陈梦熊先生主编完成的《全国地下水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要点》,改变了沿用已久的四大地下水储量的概念,确定了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统一了计算方法。主编完成的《试论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基本概念与评价原则》,是开展全国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的理论依据。陈梦熊先生组织各省在普查资料的基础上,首次完成了全国地下水资源的计算和评价任务。完成的《中国地下水资源的区域特征与初步评价》、《我国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论文,全面反映了我国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开发前景。
1982年,在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会上,首次确定了各省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确定为每年8700*108m3,占全国水资源1/3的格局。
1975年出版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和1979年出版的《1:20万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与图例》对推动区域水文地质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梦熊先生引进和倡导地下水系统理论并加以推广应用。陈梦熊先生与许志荣先生共同编辑出版了《地下水系统研究论文选编》,共同完成了《华北黄河平原地下水系统》。这是我国最早比较深入探讨这一新理论的重要论著。后者作为全球六大实例之一,被纳入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HP)出版的专著《地下水系统分析》一书。
中国科学院林学钰院士在《热烈祝贺陈梦熊院士9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5周年》中、国土资源报记者曾绵华在 《浓浓山水情》长篇采访报道中,都比较详尽地总结了陈梦熊的主要经历与贡献,评价极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梦熊先生先后访问了泰国、英国、荷兰、印尼、德国、芬兰、前苏联、美国等国家,与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等国际组织 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了新思想、新理论,推进中国水文地质科学走向国际。
( 推荐使用chrome、IE9及以上浏览器 )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 Copyright © 2013-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58584202,010-58584200 邮件:support@mail.ngac.org.cn